豢龙氏”的队伍。
这些豢龙氏武士,挥舞着金黄色的神斧,逼迫百尺高的巨龙服服帖帖地为人类服务——比如,治理洪水。
但几百年过去了,最后一个豢龙氏也早已离开了这个世界。
但幸运的是,最后的豢龙氏有一个徒弟,名叫刘累。他知道如何驯养巨龙。
夏帝孔甲立即召见了刘累,把御养巨龙的重担交给了他,并且赐号“御龙氏”。
从此,刘累永载史册。他的后人便光荣地以“刘”为姓,号称御龙氏。
严格说,刘累本人并不姓刘。
上古时代,女字旁的“姓”,代表一个人所属的母系部落。
刘累的姓应该是“姜”,因为他是尧的后裔,是汾水之畔以陶器闻名的陶唐部落的一员。
而刀字旁的刘字本意就是斧钺。“刘累”这个名字,很可能跟挥舞着金斧的豢龙氏有关。
不管怎样,刘累的确是今天刘姓的鼻祖,也是“御龙氏”这个称号的来源。
刘邦部占领咸阳期间,当地耆老把荆轲刺秦的寒兮剑和“御龙将军”的称号授予了刘邦。
用以就是,希望刘邦能够用这柄利刃,逼迫庞大的帝国暴龙为民行善,
就像夏禹手下的豢龙氏武士挥舞金斧,逼迫巨龙治理洪水那样,
而不是像项羽那样,一心要屠灭暴龙,让天下回到群雄割据的丛林时代。
……
在黄石照亮的朴素卧房里,刘恒握着御龙之剑,决定把昨天的所见说出来:
“孩儿到过海上的巨墙!”
“‘息壁’!”刘邦叹道,“上天用来阻挡暴龙的壁垒!”
刘邦讲起了那神奇巨墙的由来:
“早在江南豪杰起兵之前,祖龙的御用学者们就已经弃篡位的秦二世而去。
“博士叔孙通带领同僚以及其他受压迫的民众离开咸阳,前往齐地,与齐民一同建立了一个新国家,‘大公国’。
“他们决心以德安邦,而非酷法治国。
“当扶苏控制局面,他的第一反应是不去在意学究们可笑的社会实验,即便叔孙通偷走了宝贵的‘传国玺’。
“而当三世皇帝发觉,一件私人之物也被抬到了丘陵半岛,他马上亲自带兵追索。”
“什么私人之物?”刘恒插嘴问道,显得十分关切。
刘邦望着儿子,说:“据说,是他生母的遗骨。别的就不知道了。”
小刘也愣住了。
他心里确定,假如有人盗走了薄夫人的遗骨,那么他一定会拼命去找回来。
如果暴君对自己的生母也有这份感情,那么说明,秦三世至少不是畜生。
刘邦继续讲述:
“秦三世亲自率领的秦军,并不是殷墟下发射闪电的万人队伍,但也装备了划时代的新武器,是战无不胜的。
“正当他们绕行东岳泰山,准备进攻临淄城之际,突然,地动山摇。
“烟尘中,一堵高墙拔地而起,将泰山剖分开来,直插天宇——从影子长度来看,大概足有十里之高!
“同时,巨墙绵延数千里,直到将整个半岛团团围住,保护了躲藏在齐地的儒生和民众。
“一直有一个传说:泰山底下藏着大禹治水用剩下的‘息壤’,一种能够自我增生的土壤。
“高墙拔地而起,很可能正是息壤增生的表现!
“于是,墙外面的人们便将高墙叫做‘息壁’了。”
“息壁有多厚?”刘恒忍不住插话。
“呃,不太厚,”老父追忆,“纵深不到十步,我听说。”
“能确定吗?”刘恒关切问。
恒儿心理的盘算是:通过估量牢不可破的息壁在正午的影长,就能根据勾股定理,或者希腊人所说的毕达哥拉斯定理,估算出息壁的高度。但是息壁的厚度,在根本无法人工钻眼的情况下,究竟是如何确定的呢?
刘邦解释外界是如何知道息壁的厚度:
“五年前的时候,朝廷曾派两架维摩纳试图越过那道十里之高、牢不可破的息壁,对大公国进行抵近侦察。
“之所以之前无法用飞越的方式入侵大公国,是因为没有人能在距地面十里的寒冷高空长时间作业,或者压根正常呼吸。
“刚刚装备了高空通风器的维摩纳,便开启了这史无前例的飞行。
“执行任务的空斗士一直用勾玉和秦镜将影像实时发回到阿房宫。
“流传出来的结果是,从高空中望去,高耸入云的息壁薄得就像一张莎草纸!
“可是,就在维摩纳飞越墙体的一瞬间,便与阿房宫的指挥中心彻底失去了联系,并且再也没有飞回来。
“但其传回来的最后影像,让帝国首脑们看到了那道狭窄却高耸的黑墙那边,村镇相望,田连阡陌。
“这说明,‘大公国’的书呆子们近三十年来一直耕读传家,免受帝国的霸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