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的最好证明,她正亲历了曾经的历史。
午餐与闲谈会一起进行。
会谈的整体氛围与伦敦大学的建校初衷符合。
为适应工业化时代到来,不再固守剑桥牛津式的中世纪教会陈规,而提倡科学理性与教育平等。
莫伦确定了一点。
接下来的三四年里,能够争取伦敦大学医学院作为女性注册医生考核的首个法定测试机构。
下午三点半,抵达水族馆。
没有复杂客套社交。
莫伦先与馆长休斯顿简单问候,之后立刻由研究员戴维带路,直接去一楼北侧的鼠鲨饲养室开启参观之旅。
室内正中位置是一个超大的长方形玻璃缸。
它大到占地七八十平米,高约3.5米。缸内模拟海洋环境,合成人工海水,放入了沙砾、海草、珊瑚等物。
饲养室的窗户都装了铁栅栏,防止外人进入。
白天,光线尚可,能看清鼠鲨的游动轨迹。
莫伦缓步绕着超大玻璃缸走圈。
第一反应不是看鲨鱼而是观察玻璃。
她有点好奇,以现在的制造技术真不会发生玻璃碎裂事故吗?
那种惊悚片的场景会上演吗?人被碎裂大鱼缸的水流冲击淹没?
研究员戴维却已一板一眼地介绍起来:
“刚送达水族馆的海洋生物,会让它们单独生活一段时间。希望它们能适应新环境,尽可能延长它们的存活时间。”
这就说起超大水缸里的鼠鲨。
“鼠鲨是大型鲨,又名大西洋鲭鲨。多生活在远洋,但也会出现在近海。游动速度快,能跳出水面发动攻击。
从现有的观察记录,它们的攻击性很强,有时会主动攻击附近的人类或船只。”
水族馆的这条鼠鲨却在缓慢游动。
它长约2.2米,玻璃与海水的折射率更让它越发显得比人类庞大。
传说里的好战分子对室内的三人却视而不见,没有任何反应。
莫伦以前看过一些鼠鲨纪录片。
对比一下,眼前这条像是垂垂老矣,生命力眼看要燃烧殆尽。
她问:“这条是怎么抓到的?用了烈性麻醉药?”
博格生怕资助者产生医学院行事非常暴力的想法,立刻说明:
“昨天下午,这条鼠鲨在近海主动攻击撕咬船只。它万万没有料到被攻击的渔民捕捞技术高超。渔民没用鱼叉鱼枪,只几层捕鱼网把它给抓上岸。”
博格补充:“昨天下午四点多抓的,晚上七点左右送到水族馆。您仔细看,它身上没有外伤伤口。”
研究员戴维却说:“我推测这条鼠鲨在攻击渔船时身体状况不太好,才能被渔网轻易捕获。”
博格侧目,你还能不能好了?不能配合一下?
好歹来自一个学院,我刚说渔民技术高,你就说其实是鲨鱼病了?
戴维没察觉气氛有点微妙,继续说他的判断:
“鼠鲨刚到一天,没来得及对它仔细研究,也不知道它得了什么病,可能就是老了。我们能从背鳍形态推测它的大致年龄。依照现有数据,鼠鲨的这个种群能活到二十几岁。这条也该接近二十了,活一天少一天。”
博格默默深呼吸。很好,戴维先说鲨鱼病了,又说它因为老了就病了。
所以我们诚意邀请资助人来看一条命不久矣的鲨鱼,是想提供哪种情绪价值呢?
博格后悔了,就不该安排戴维做讲解。
只记得这人说话实在,却忽略了他没有进修语言艺术学。
莫伦不觉得被冒犯,不认为参观就一定要看到勃勃生机的生物。
生老病死是大自然的常态,不必忌讳看到自然规律的任何一面。
她绕行一圈,准备前往下一个展馆。
正要离开,超大玻璃缸内传出异响,水流被搅动了。
回头,只见鼠鲨突然在水中快速窜动,将水流卷起一层层浪花。
然后猛地在玻璃前停下,张开能一口咬断人脑袋的血盆大口。
博格疾呼:“戴维,你还说它老了?!我看它是善于伪装,刚刚是不是使用了捕食策略?装作看不到我们,等我们背过身,它就发动进攻了?”
下一秒,鼠鲨却呕吐了起来。
呕吐物落入水中,多是黏稠到无法直接分辨成分。
博格:……
他僵硬地转头看向戴维。
非常好,今天的参观安排竟然还附赠隐藏项目——表演一个鲨鱼呕吐给资助人看。
戴维很无辜地回视。
鲨鱼要吐,他也控制不了,又不是他吐了资助人一身。反正隔着玻璃,也闻不到恶心气味。
莫伦没在意两位陪同者的眉眼官司。
定睛看向在水里散开的呕吐物,其中有个类圆球物体。
走进玻璃,仔细观察随水流起伏的类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