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的人正是秘书少监周必大。
此人中进士比虞允文还早一届,品行刚直,立身清正,未来会成为誉满天下的贤相。
近来,他正在改良印刷术,进展喜人,又有丰富的地方执政经验。
刘裕把他打发到大理来,正是看中了他的文治能力。
大理王室虽然精通汉文,但疆域的其他地方,却是常年不沾王化,衣冠礼教大异于中原。
必须尽快进行汉化流程,将其有机地融入大宋国土,而不是一块孤悬在外的疆域。
周必大来了,带着他新研制的印刷机器来了。
要将虞允文用夷语新编好的《汉文读写教材》发送下去,各处大大小小的土司须得做到人手一本。
语言难关攻克之后,接下来还有文化、衣食、娱乐……
来自中原的美食、丝绸、家具、瓷器、乐器、歌舞、甚至话本子,都在源源不断地输入南疆,带来生活方式的革新巨变。
大理国同样采取科举制度,以明经科为主,儒释道三者皆考。他们被纳入了大宋整个开科取士的体系下,成为一个全新的考区。
一群来打工的太学生,还办起了民间八卦小报。
倒不似官府邸报的正经,负责载明政事施设、号令赏罚之类的重要讯息,反而专门搜集南疆奇闻逸事。
什么某年某月一官员院起火啦,什么滇南中路有人食蘑菇后逢狗就咬、逢人就亲啦,什么三月街瓷器商铺今日五折,欲购从速啦。
主打一个不靠谱,但全面。
当然,一切改变归根结底都少不了武力的支持,北府兵一位精明强干的老将傅弘之,也跟着过来了。
虞允文见到傅弘之,很是高兴,向他讨教练兵之法。
傅弘之素善骑射,勇冠三军,北伐攻入长安时,曾在数十里的御道上纵马飞驰,尽展英姿。
几千名胡人观者如堵,将道路两旁围得水泄不通,咸叹为天人。
面对虞允文的询问,他丝毫没有藏私,事无巨细以告。
虞允文放心地离开朝中,去训练骑兵去了,将本地事务尽皆托付给了傅弘之。
还不忘特意叮嘱他,注意一下谢晦和辛弃疾的动向。
这位老将军身经百战,一看就是端方可靠之人呐。
不过,如果他知道,傅弘之从前是江湖游侠出身,行事潇洒不羁,曾经孤身潜伏进京,刺杀篡位的皇帝桓玄……
大概就没这么放心了。
……
一个月后,虞允文练兵卓有成效,返回大理总督府,便得到了一个令人吐血的消息。
嘿嘿,虞相公,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宣明和幼安去吐蕃啦!
他们已经镇压了康区的首领,即将继续深入!
你来接管大理国的政务吧,我现在必须出兵去边境,随时准备进行接应了!
虞允文:???
他把傅弘之揪起来,神色不善:“傅帅,你也是沙场健将,深谙将略,岂不知他二人此举冒了多大风险?”
“倘若有任何一个出了事,甚至折在了吐蕃境内……”
刘裕怕是要把吐蕃整块地给犁了,涉事者全部挫骨扬灰。
虞允文越想越气,满心惊惧。
不料,傅弘之对此浑然不在意,挥了挥手道:“你太过虑了,哪来的风险?幼安武艺高强,自然可以保护好宣明。”
“再说了”,他一脸的理所当然,“宣明平日都在朝中,难得出来一趟,灭区区一个大理还意犹未尽,让他再玩一会怎么了。”
玩一会=顺手再灭一国。
这有任何问题吗?
明明再合理不过了啊!
要怪就怪吐蕃不长眼,挡住了宣明的路吧。
虞允文:???
夭寿了,傅仲道,你要不要听听自己在说什么梦话!
这一瞬间,他险些气昏过去,傅弘之却完全没看出他已经濒临爆发的边缘,反而还热情招呼他坐下喝茶。
“虞相公,这「大理白族三道茶」特别讲究,有「一苦二甜、三回味」之说,你快来尝尝。”
尝你个大头鬼!
虞允文抄起剑,愤怒地在桌子上磕了磕,厉声诘问道:“他们只带了五百人就去灭一国,古往今来我就没听说过这种荒唐之事,你怎么还坐得住的?”
傅弘之这才意识到事态严重,啊了一声,霍然起身:“只有五百人吗?宣明没告诉我这个,他只说,他心中有数,我就放心地让他自由发挥了。”
在这一瞬,虞允文简直恨不得把他脑瓜子拆开,看看里面到底装了些什么:“他说心中有数,你就不问一问?连情况都不查看一下?”
这人究竟怎么混上北府兵主将位置的?
难道就因为他特别憨?
他在这里气得发抖,不成想,傅弘之居然一派理直气壮:“当然不问啦,我出身豫州系,从前是玄帅的老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