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历史许愿墙, 开局拿昏君祭天 第35章

“于谦本人长年在书案前悬挂文天祥的画像,写下大篇赞词,文天祥的文集是在景泰朝编写的,陵墓祠堂是在景泰朝修的,谥号也是在景泰朝加的。”

冯梦龙讲到这里,更是进行了激情总结:

所以,文天祥是什么?

分明就是于谦家三代人的祖传白月光啊!

文天祥:“……”

吓得往先生身后躲了躲.jpg

昨天他还觉得于谦帮他分担政务,是个大好人呢,现在就觉得……

承蒙厚爱,这真是令人悚然了。

对面二人忍俊不禁,但想着得给家里小朋友留点面子,还是没有笑出声。

刘穆之甚至贴心地帮他转移话题,在评论区问道:“所以,文山未来到底做了什么事,才让别人家祖孙三代对他如此……执迷?”

冯梦龙喜欢分享好玩的八卦素材,却不喜欢讲悲情故事,尤其是这种英雄泣血、陌路哀歌的悲情故事。

当即缄口不言。

评论区也沉默了许久。

有人是根本不知道,有人则是因为文天祥的经历太过惨痛,并不愿提起。

最后,还是朱祁钰输入了一段文字:“本朝近来在给你修祠奉祭,既然你问了,那便给你讲一讲吧。”

要讲一位英杰的一生,就不能只讲一位英杰的一生。

而要讲——

宝祐四年春,少年状元明堂折桂,披锦簪花,打马过京华。彼时,满山桃花开得正艳烈,春风拂荡,飞红落满他的红衣。

讲守孝归山的平静岁月,诗书寄世,杯酒风流。

讲他冠绝天下的棋艺,流丽激越的书法,泠泠松风的琴音,讲他博综六艺无所不擅,精通兵法待时而发。

讲危难方知英雄本色,胡虏入寇,铁骑踏破烟尘,大好河山遍地腥膻,而他目睹剧变,投袂奋起,变卖家产建军,决意毁家纾难。

讲他一片丹心不容于世,皇帝太后与满朝文武唯唯诺诺,一味偷安羁縻,乞降求生,将他赶出中枢。后来,同样也是这群人,逼他投降,陷他于绝境,甚至写《生祭文》要他速死。

讲他出使元廷,横眉冷对刀锋剑雨,引得蒙古丞相大怒,数次欲杀之。

讲他虎口脱险,又被宋朝高官出卖行踪,辗转至福建南剑州开府,一呼百应,募兵数万,在风雨飘摇中独自起师,迎上了元人的金戈铁马。

讲天南海北的仁人义士不愿见到山河沦丧,千里迢迢投奔在他的旗帜下,聚似一团烈火,从者亡家沉族,折首而不悔。

讲他反攻江西,四路齐出,三月之内收复千里疆域,然而军中爆发疾疫,张世杰又不肯出兵相救,终至孤立无援,兵败被俘。

讲他自杀却被元军主将救回,劝降无果后,为了摧毁他的意志,将他关押在战船中旁观了整个崖山海战。

讲最后的希望之光如风中残焰般被掐灭,讲三年的牢狱幽囚不见天日,讲一首锥心泣血又荡气回肠的《正气歌》。

讲他在囚牢深处听见雨声,化为甘霖滋润禾苗,心里想的是,“但愿天下人,家家足稻粱。我命浑小事,我死庸何伤。”

讲从鲜活到死寂,讲血色淹没故国,讲夜半长河寂寂遥望的天南星。

讲竭尽所能却终究无力回天,讲慷慨就义易从容赴死难,讲「人生自古谁无死」,偏偏这世上有一千多个日夜,他求死而不得。

讲受刑的那一天终于到来的时候,他穿过道旁目送的人群,昂首迎向了利刃,骄阳灿烂,帝国西沉。

讲后世人如何怀念他。

讲庐陵父老千里扶柩归乡,讲“不用新朝年号,但书甲子纪年”,讲登西台之恸哭,期望他的灵魂化为朱鸟,岁岁来归。

讲汉民族最后的脊梁随着他的离去而被折断,直到一百年后,才会重新升起。

也讲一讲于谦。

将他经年以来,对着文天祥的画像与诗词,“按图索引文山句”,一笔一画地写下平生志向。

又说,“难欺者心,可畏者天,宁正而毙,弗苟而全”。

要像他的偶像一样,留正气给天地,遗清名于乾坤。

……

这是一个漫长的故事,却又分外震慑人心。

朱祁钰用了一个多时辰缓缓讲完,观众们的眼中已经满是泪水。

有人叹息于文天祥的命运凄凉。

在末世的天崩地裂中点亮最后一簇星火,燃尽心血,终究无法挽回天倾。

有人敬佩于他的千秋碧血。

这世上最难的不是投身白刃,而是明明有其他选择,归降元朝就可以当宰相、开国公,却还是选择了赴死,实乃汉家脊梁。

也有人痛骂元廷狗贼不做人,屠城掠地,无恶不作,真是天大的坏种。

还有人联想到了李来亨。

作为最后的反抗旗帜,自焚于茅麓山。或者是张煌言,战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舍身取义,长眠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