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廷正是完善科举制度后,才让宋文治大兴。
1.对主考官实行锁院隔绝:主考官奉诏贡举时当场入贡院,对考试内容保密。
2.试官亲戚别试:主考官亲友科举,不与众人同考,而是另设考场另派考官,简称:回避制度。
3.进士唱名赐第:这是学子生涯中最高荣誉,殿试后君王百官俱听君名,多大的荣耀?
4.糊名考试:即把考生姓名籍贯糊去,防止徇私舞弊】
李世民&李治&武则天&李隆基等帝王:抄作业,尔等快给朕抄上!
天幕多说点,他们喜欢!
【他在位时共开八场科举,进士诸科以及特奏共取士5814名。
借科举完善之际,赵光义再次削夺中书事权,又设各类机构互相牵制。
如朝廷设三班院、审官院、考课院时,又置签署提点枢密院诸房公事,这些机构是什么呢?
全面把官员权柄给打散,特别是宰相之权被稀释弱化,宋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同宰相,宰相是百官之首‘事无不统’,既是辅助帝王治理国家,也是平衡皇权与官员的桥梁。
但宋廷设枢密使分走宰相军政,又设三司号为计省,使宰相不能过问财政。
除此之外特设‘考课院’分走宰相官员人事调度权,几经之下宰相军权、财政权、人事权尽失,宰相空有百官之名,却无宰相实权。
从制度上看保障了宋帝稳做钓鱼台,不惧百官胁迫造反。
而对于其它诸司亦是如此,层层叠叠地各类机构独立又重复,就像咱们去政府办事,明明一个办事窗口能完事,政府却设五个办事窗口,并且五个办事窗口属于独立部门,相互之间有制衡作用并直接受皇帝控制,如果你想办件事在不得罪人的情况下,你会选那个办事窗口?】
天幕长叹:【如果说赵匡胤在地上画了两个圈来表示对权力机构的牵制,如通判和知州。
那么赵光义的设置就相当于画了个奥运换环,环环相扣难以分开,并且想要顺利运转此环还需要大量文人。
加上他的军事受挫,不得不把政治目标改为文治中,于是赵匡胤时期的文武并重转为崇文抑武。
但问题是机构权柄稀松,更难集中力量办大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