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硬核系统让我当大佬[七零] 好同志

楼上,孟母等在门口,一见到女儿回来,就把她拽进屋,门一关,追问:“怎么样?怎么样?”

孟秋装傻:“什么怎么样?”

“蒋超啊!他怎么说?是不是要去跟厂长、厂长夫人说?”

“妈你以前不是让我少跟他来往吗?”

“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

蒋超可是蒋厂长的独生子,她以前不是想着两家差距太大,人家家里估计不会答应,来往太多,不是影响不好吗?

现在是什么时候?就今天相亲的那两个来看,还不如跟蒋超呢。

蒋家就这么一个孩子,万一当父母的拗不过孩子呢?

孟母看着小女儿的表情,估计这事没成,恨铁不成钢,戳戳她的额头:“你这丫头,是不是要气死我?”

孟秋捂着额头,没说话,戳就戳吧,反正答应是不可能答应的。

晚上饭桌上,家里其他人问起今天相亲的情况。孟母憋了一下午,终于能吐槽出来了,她滔滔不绝,说了个够。

最后气愤地总结:“不行,都不行!”

孟秋默默扒饭,等大家都吃得差不多了,放下碗筷,咳嗽了两声,举手。

“其实我觉得……下乡也不是不行。”

桌上静了一静。

“不行!!”

异口同声的两道声音,一道是孟母,另一道是孟夏。

孟秋在心里叹了一口气,她就知道,肯定不行。

之后的几天,孟母发动身边的全部力量,扩大范围,继续给她相亲。

孟秋的拒绝被无情镇压,只得老老实实去,只不过私下里,她也打算做一些准备,下乡的准备。

她选择下乡,并不是拍脑门拍出来的,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除了不想当保姆、当后妈,还有一点,她和原身毕竟不是同一个人。

虽然她们同名同姓,甚至相貌年龄都有七八分相似,但所处环境以及人生经历的不同,必然导致她们具有不同的性格。

这几天或许是因为孟家在为下乡的事着急,以及她努力降低存在感,孟家人才没有发现异样。可之后长久地生活在一起,万一被人发现不对劲呢?

不如离开这个熟悉的圈子,哪怕过几年再回来,性情有了变化,也说得过去。

再者,下乡也不代表永远留在乡下,她可是知道历史的人!

孟秋:叉腰,骄傲脸jpg.

现在已经是1970年了,再过六年,高考恢复,到时候就可以考回来。六年后她才二十四,正是上大学的好时候。

不晚,一点儿都不晚。

综合考虑,孟秋觉得比起相亲嫁人,还是下乡更适合她。

不过考虑到自己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要想下乡之后过得轻松一些,就要提前做好准备。

首先,最好能打听出下乡的可能地点;

华国太大了,不同的地方,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当地的风俗习惯等等有很大的差异。

要是知道自己会被分配到哪里,就可以找去过的人打听打听,再根据当地的情况,提前了解当地农作物种植相关知识。

如果能找到一些农学书籍就更好了,书要是没有,去农技站咨询咨询也可以。

体力上比不上别人,那就争取靠技术吃饭!

其次,钱票不能少;

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手里有钱票,在乡下万一缺什么东西,还可以再置办。

再者,常用药物、基础药物都得备上;

后世乡下的医疗条件和城里都有差别,更别提现在了。药物能带上的最好都带上,多多益善。

最后就是高考复习资料了。

她高考毕业已经两年了,高中的知识还记得一些,但还有六年呢,提前准备好高中的书籍资料,空闲的时候还可以复习复习。

相当于她比别人多复习六年,占大便宜了!

孟秋在心里“紧急且重要”事项上加上这四件事,目前要做的就是这些了。

除了被拉去相亲,其他时候她还挺闲的,孟秋就暗暗准备起来。然后她就发现,要把这四件事完成,少不了一个前提条件——有钱。

买书要钱,买药要钱,甚至打听消息也少不了钱。

而原身的私房钱,她翻遍了所有角落,一共只有一块七。

孟秋叹气,惆怅!

所以,她还要想办法挣钱?

可是在这里……怎么挣啊?

孟秋想了又想,发现目前来说,以她的情况,最合理且最有可能的一个渠道就是——稿费!

前提是她能够写出被报纸采纳的稿子。

不管怎么说,先试试吧。不尝试,就永远不会成功。

孟秋打算先买一些往期报纸回来研究研究,新的她买不起,只能去废品站淘,顺带还可以找找有没有高中相关书籍。

原身虽然念完了高中,可书